查看原文
其他

学校 or 专业? 城市更重要!

博雅数据库 博雅数据库 2022-03-19

上大学,专业、学校,哪个更重要?

有人说,专业最重要,是一生的安身立命之本。

有人说,大学最重要,母校是跟随你一生的烙印。

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。

下面是个人观点,仅供参考:


 城市更重要 


大学、专业,固然重要,但城市更重要。

大学四年,不止是学习专业知识、结识师长、同学、朋友,更是真正离开父母,独立生活、建立人生观的四年。

大学通知书,是孩子进入社会、真正成年的门票。

站在街角看世界,楼房就是全部;

站在高山,城市不过是一座盆景…

见世界,见众生,方能真正地“见自己”。去大城市可以开阔眼界,提升人生境界,这绝非玄学。


大部分高中同学、幼时玩伴,为何越来越疏离?

经历不同,眼界不同,三观不一样了。正所谓“夏虫不可语冰”“井蛙不可以语海”。

眼界决定格局。在大城市呆4年,和小地方呆4年,完全不一样;每年去旅游一次,四年的耳濡目染,完全不一样。


一座城市,影响一所学校的气质。

大学4年,决定学生的格局和境界。

一般来说,大的城市、发展得比较快的城市,都是开放、创新、包容性较好的城市。

好的大学,考证、拿奖、保研,竞争各凭本事;优秀老师、生源质量都是优中选优,与谁在一起,找到同类人,很重要。

处于下坡路的大学,优质生源不愿意去,教师人才“留不住、招不到”。越是这样,越容易陷入排外、保守的死循环。这些大学为国家做出了很大贡献,但情况就是这样,现实很残酷…


有的同学,四年下来,胸襟宽阔,气质提升,大学成为美容院~

有的,室友之间4年的狗屁倒灶、鸡毛蒜皮,成为人生境界的全部…


 大城市的缺点 


本文并非制造焦虑,贩卖“城市至上”论,只是在“专业至上”“学校至上”的观点之外提供另一种思路。

“专业至上”“学校至上”“城市至上”,都不可能绝对正确,不可能适用于所有人。

十年寒窗,志愿填报,关乎孩子一生,关系到一个家庭,学校、专业、城市应充分权衡利弊。

三者并不孤立存在,即便是“专业至上”者,志愿填报最终的落脚点也是大学,选大学就是在选城市。


大城市也有缺点。

一线高校投档线虚高,大城市的211录取难度,超过部分985。

上海的二本,投档线可能超过江苏的普本,甚至超过偏远的211大学。

本文的211大学,指非985的211大学。

➤学校所在城市,极有可能就是将来的就业地点。

如果留在大城市工作,未来虽有无限可能,薪水也高,但高薪的后面必然是996,而且北京上海落户困难,房价超高。


这就是去大城市学习、留在大城市的代价。

选择决定命运。目前情况下的志愿填报,无漏可捡,城市、学校、专业应通盘考虑、总体规划。

未来的你,30岁时将会是什么样?

2019年大学数据库

👉2018高考数据汇总

猜你喜欢

 1.独家 | 中国高校排行榜-保研率

 2.独家 | 中国高校排行榜-考研率

 3.独家 | 中国高校排行榜-深造率

 4.独家 | 中国高校排行榜-留学率

 5.独家 | 中国高校排行榜-人文社科

 6.独家 | 中国高校排行榜-理工学科

 7.对照 | 高考-投档线、一分一段表
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